您当前位置:北京宏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>> 饮食文化 >> 浏览文章

 
清明时节清明
yingyun 2015年04月01日

 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按《岁时百问》的说法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故有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
  清明作为节日,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,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。
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。
 

 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?

  清明节是哪天呢?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,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,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。

  清明节的传说

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谋害了太子申生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躲避祸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间,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。追随着他的介子推为了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。后来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
  晋文公执政后,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有人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,数次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,介子推不来。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,介子推不愿见他,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。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出一面好让介子推跑出来。孰料大火过烧了三天三夜,大火熄灭后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晋文公伤心不已,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。走时,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到宫中做了双木屐,每天望着它叹道:“悲哉足下。”“足下”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,据说就是来源于此。
  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行至坟前,只见那棵老柳树死后复活。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掐了一个枝条,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那颗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

  清明节的习俗

 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,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在这个节日中,既有祭扫新坟生离别死的悲酸泪水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,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。

  蹴鞠

  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

  荡秋千

 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  踏青

  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 

  植树

  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1979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,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。
 

  放风筝

  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。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象闪烁的星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当然这是美好的愿望。

清明节的诗句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清明》【唐】杜牧

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。
可怜江浦望,不见洛桥人。
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
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途中寒食》【唐】宋之问
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寒食》【唐】韩翃
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苏堤清明即事》【宋】吴惟信
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苏堤清明即事》【宋】吴惟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