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北京宏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>> 饮食文化 >> 浏览文章

 
铜锅里的京腔 京味儿
yingyun 2013年07月31日

  有人说:在北京的冬季里,一声吆喝:“支个锅子”肯定叫的是北京涮锅。大多时候,人们不仅吃的是涮锅子,还有气氛和文化。
  火锅南北均有,但称“涮锅子”的只有老北京。老北京的“涮锅子”又称“涮羊肉”,关于涮锅的灰甸也扑朔迷离,坊间说活也非常多,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是起源于元世祖忽必烈的这段历史故事。当时以忽必烈为首的骁勇蒙古人均以吃羊肉为首先,主要做法是支一口大锅,大块大块地煮羊肉,总之比较豪迈粗放。另一种说话:一次因战况紧急需赶快吃完出发作战,忽必烈的将士们为省事索性把羊肉放在帐篷外微冻,然后用刀快速切成小片,沸水里一涮,捞出后蘸料吃,竟发现是如此之美味。这个故事久而久之也被大家广泛流传开来。
  火锅的发明很早,南北朝时已有,但以涮蔬菜为主,与今南派火锅略近,以涮羊肉为主,则是契丹人的发明。公元938年,契丹将北京设为南京,又称南京,这是北京作为都城首次出现在历史上,后人称“一代风俗起于辽京”,从这时起,“涮羊肉”便在北京站稳了脚跟,并向全国其他地区传播,所以至今全国各地一提“涮羊肉”,马上会想到北京。
  老北京的涮羊肉就是涮锅,和南方的火锅不一样,涮羊肉是在开水(清汤)里涮这个肉,不是煮。通常老北京是在立秋以后,“贴秋膘”后开始吃起涮羊肉。如今,涮羊肉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,过去吃顿涮羊肉是件大事儿,想当年,20世纪80年代初,老北京都住四合院或者平房,小小的四合院里,冬天已经干枯的葡萄架下挂着会说“你好”也会学些粗话的鹩哥,各屋的窗子上贴着大红的窗花,因为天冷,窗子上蒙了一层水汽。院中放着大白菜,树上挂着鸟笼子,窗台搁着蛐蛐罐儿,这些都是老北京的味道。吃涮羊肉不能着急,吃就要吃出它的文化来。边吃边聊,这就是老北京人,老北京人总爱玩个鸟儿、玩个蛐蛐儿、玩儿个蝈蝈儿、揉个核桃,这就是北京人的这种文化,什么都是慢节奏的,一边聊,慢慢吃。

点击浏览下一页